他们为什么要上访

他们是中国千千万万人民中的一员,他们选择了上访这条路,为的就是找个说理的地方,为自己争取一些权利,上访,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为自己争取权利的途径,但是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为什么他们这些人要选择上访这条路呢?

一、上访是争取权利的唯一途径吗?

在古代,老百姓受了冤屈后,就会上京告状,运气好的还能拦到当官的轿子,运气最好的能遇见微服私访的皇帝,这些小概率事件乃是支持整个社会对公平正义向往的精神支柱。而当今是社会的一个法制社会,一些不公和冤屈都可以由法律来裁决,为何老百姓还是要选择上访这条路呢?因为这并不是唯一路,而且还是一条艰辛之路。
他们有什么冤屈,是基层一级处理不好的,或者是由法院裁决不了的呢?我认为都不是,只要是人为的事情,人就能把它解决好。下级部门解决不了,上级部门难道就能解决?也许是老百姓信不过某些部门,总是想把事情搞大,就如作家韩寒说的:追求公正就变成了和追求女人一样,只要搞大了,这事就成了。他们认为,把事情闹大了,相关的领导重视了,这样上级压下级,事情就可以得到解决。所以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员选择进京上访,省、县一级的每天也要接待许多来访群众。

二、如何防止越级上访

其实一些事情,完全可以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举个例子,我乡一村民因为宅基地的选址遭到部分村民反对,这完全可以由乡一级调处,可是,他还是选择了到县信访办反映情况,结果一纸红头文件下到乡里,还是由乡干部出面处理。假设他不去上访,而直接和村里干部商量,或反映到乡里,由包村干部出面调处,我想处理的结果并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只不过多走了一趟行政程序,结果并没有变。

可老百姓就是愿意选择越级上访,我想是有很多原因的。一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他们想引起上一级领导的重视,这其实不能怪他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固化了他们的思想。二还是我们乡镇一级的干部没有得民心,老百姓对我们乡干部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认为我们办不了什么事情。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去改变。

1、狠抓干部的作风建设。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前的干部下村时间少,对村里的情况不了解,老百姓甚至都不认识,你叫老百姓如何找你办事。干部的思想要转变,干部们还停留在爷的身份上,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我们应该以孙的身份融入群众中去。干部在自身的行为上,也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有时候下到村,就是去村干部家吃个饭,喝个酒,或者打一场牌,这样的作风,你让老百姓怎么信得过。所以要想让百姓相信干部,就要从人入手,整顿干部作风。

2、政府机构的职能转变。过去的基层政府是引导型政府,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是引导人民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现在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发展生产和经济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是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服务部门,作为一个服务部门,主要工作责任就是服务好群众,作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一个窗口。

3、对上访户要把他变成非上访户。他们去上访,肯定是有实际困难,首先不论在理与否,我们都应该是去解决,而不是置之不理,等每到了特殊时期,就派人进行稳控,这样的镇压式的稳控,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缓解稳定压力,反而还是影响了大局稳定,可以说,并不是每个上访人员都不是那么不讲理的,他去上访,本来就是为了说个理,只要我们把他的理讲清楚了,我想,这样的长期上访户变成非上访户是有可能的。
长期上访者所反映的问题,我想很多都是一些职能部门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可能问题并不大,但是老百姓争的是权利,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而政府部门又不能给一个很好的解答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上访。我想,这些问题从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我们制度的漏洞,这些上访者所反映的问题制度缺失和漏洞的产物,他们没有一个可以说理的地方,所以就一级一级上访,希望能得到重视,能够把事情解决,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社会在进步,体制和观念也应该跟着进步,对进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去思考,去改进,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