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个闲散的周末,看了一部爱情励志青春偶像剧《下一站幸福》,我一般是不看这种剧的,不过想想,反正也是无聊,就用来打发时间也不错啊 !可是我的脑袋是闲不下来的,本是一部无聊的青春偶像剧,没有像爱情动作片那样让我激情澎湃,也不是像我看《LOST》那样让我陷入沉思,但是,从这部电影,我还是能够体会到一些东西,虽然我现在只看到15集,明天估计没时间看了,所以今天晚上就把这个观后感写出来,我主要有几点体会。

一、从电影看生活

1、 肥皂剧经典剧情: ①、重要的人物总是在关键的时间出现在关键的地点; ②、女主角总会在最关键的一次怀孕; ③、失忆是忘却爱情的最好良药,虽然那都是导演安排的;

2、肥皂剧的基本模式就是:平凡灰姑娘被王子追求的过程,而往往过程中会出现另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优异的公主,最后王子选择和灰姑娘过着幸福生活,总之,都是灰姑娘的童话的现实翻版。

3、虽然外貌是女人吸引男人的最原始动力,但要想更长久地吸引住男人,更多靠的是内涵。

4、就像非诚勿扰里面说得那样,男人之所以逛妄,是因为他有逛妄的资本;女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她有自信的本钱。

5、旁氏美女很漂亮,本来我以为是玉兰油妹妹的,结果一搜索发现原来是旁氏的,确实很有气质、很漂亮。

二、从生活看电影

1、关于剩女的形成:电视剧中的男主角和现实中的男主角差距太大,电视剧中的男主角都是王子,剩女们拿现实中的男主角与电视中的王子比,貌似要求有点超高,所以劝剩女们不要经常看肥皂剧,偶尔打发时间是可以的。

2、关于宅女:我相信如是这种电视剧是宅女们的镇家法宝,所以说宅女费电这也是一大原因。

3、虽然现实生活没有像电视剧那样有那么多巧合,但是人生又何尝不是由许多巧合组成的呢,每一个事情的发生都有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不是吗?

4、我虽看的是无聊的电视,那是因为要打发无聊的时间,得到的不只是时间耗去的快感,而更多的是思想认识上的进步。

三、我的思考

下一站的幸福是什么?

有些人的人生是直达车,有些人却是慢车,中间总要经过许多站,经历许多人。有人总是下错站,坐过头,不是错失了窗外风景,就是错过了身旁的人。没有人知道,能陪自己坐到终点站的人,究竟会是谁。相爱的人,真的就能一路到达人生的终点站吗?或许,错过的这一站,下一站会更幸福。

今天是敏感词,21年前的今天,可能对于像我这样一个85年出生的人来说是没有印象的,因为这是历史,却又不是历史,因为这是一段被抹杀了的,“不存在”的岁月,不能被提及,不能被说起,也许再过几十年,人民的心中已经不会知道那一年的这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政者只会让人民记住该记住的历史,忘却不改记住的历史。

今天,我就是为了记住那不该记住的历史。

3月31日在GAE用Micolog建了一个“空虚吧”博客,至今已经2个月,访问量一直非常低,日平均PV差不多就只在15左右,独立访客数在5左右,本来我也是没做什么宣传的,就胡乱做了下SEO, 当然是没什么效果,今天闲来无事,看了下网站访问数据分析,发现搜索引擎这块的一个有趣现象,请看:

1
搜索引擎及次数

这个图两个月来的搜索引擎搜索次数,我只对谷歌做了SEO,百度我甚至都没提交数据,因为我博客有很多敏感词,敏感话题,那百度为什么搜索次数那么多呢!继续深入分析,请看下图:

2
总的搜索关键词排行

这是我博客搜索关键词的排行榜,不明真相的群众可能会以为我这是个成人网站,因为前十关键词有7个是关于成人内容的,而这都来源于我博客的一篇文章:《我爱看A片》,大家可以去点击看下,其实这是一篇写关于生活的文章,只是标题起的有点让人误解,这还不能说明什么,继续深入分析,请看图:

3
百度搜索关键词排行


4
谷歌搜索关键词排行

上面这两张图分别是百度和谷歌的搜索关键词排行榜,我相信大家一看就都明白了,所有搜索有关成人内容的都来自百度。

经过如上分析,我觉得我以后搜索爱情动作片要改用百度了,因为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和特长。记得央视那期“很黄很暴力”的预演节目,所曝光的就是用谷歌搜索如何如何,紧接着就是在全国开展了扫黄打非活动,搞得我下个片还得辛辛苦苦翻墙,而最近我发现,这些网站有都能访问了,不需要再翻墙,用百度一搜就出来了,百度搜索就是好!

才女马楠、哈佛少女刘亦婷以及那全才的黄思路都已嫁给了美国人,而韩寒成为了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昨天晚上认真看完00年录播的57分钟视频《对话》,突然想起刘亦婷来,想要了解她的现状,于是就百度了一下,发现还有个刘亦婷吧,进去看了几个帖子,终于知道她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在一个基金做副总裁,代理大中华区,拿了美国绿卡,没有考上哈佛商学院,也没有回国的迹象。这让我又想起另一个人来,她叫马楠,曾经在克林顿来访时代表中国青年表达对美国的不满,而之后却嫁给了美国白人,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刘亦婷曾说要学成回国建设家园,而现状与之大相径庭,马楠貌似坚定地排斥美国,却生下了美国人的孩子。这样的结果不让人感到惊诧才怪呢。不过仔细想来,都是我们这个大环境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所致,就像看新闻联播时间长了,各位领导的表演也在我们的心目中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

  并不是想要贬低两位女性,要把她们与那几个领导人放在同样的位置,我必然不会这样侮辱曾经是我偶像的可爱的姐姐的。可是,这样的言语与行动上的矛盾还是给了我们一些虚伪的印象,不过与新闻联播等的表演而言,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理解她们,虽然有些遗憾,毕竟我是个自私的中国男人。 接下来我又链接到另一个初中时期影响过我的女孩-黄思路。得知她北大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最近听说她也嫁给了白人老外。还记得她吗,曾经被主流社会认为是全才的黄思路.

  《对话》里面韩寒黄思路面对面,也没几句话的交流,他们都是18岁的样子,彼此羞涩拘谨,现在看起来甚是有趣。 现在看2000年的这期节目,给人一种很鲜明的感觉,那就是10年时间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从对一个异类的怀疑恐惧,到现在的司空见惯甚至是崇拜喜爱,我们都不用一个年代的时间。那些所谓的教授研究员,在一个18岁的孩子面前显得多么迂腐无知,那些观众的提问又是多么的哗众取宠呢。我闻到了进步,也嗅到了悲哀。新生事物必定会碾过旧的保守的事物,这简直就成了金科玉律了。而在我的心里,却早早地被移植了控制叛逆的机关,于是早早地我便缴械投降,在一个同样的年纪站在了老学究们那一边。

  这录像真是个给人顿悟的好东西,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本质,还有这个社会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未来。 文化的专制与制度的专制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们也是没法搞得清楚。专制是贫困的产物,当贫困取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制机器。在人类为了自由奋斗的时候,那种追求的精神也就随着自由的到来而消失殆尽。到底生活在那个阶段的人是幸福的呢? 第二篇、第一次读《三重门》时,我在上初中,那时有人讨论韩寒文化,我就觉得很奇怪。从纵向来说,非科班的才子墨客古来有之,要命名这种文化,恐怕轮不到韩寒。从模向来说,韩寒有选择任何成长方式的权利,其他每个人也都有这种权利,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可研究的。尽管如此,当时社会对韩寒的研究是不遗余力的,其中讨论最广的,应算央视在2000年做的一期《对话》。现在不断有人问我对韩寒的看法,于是我把这期节目找出来,对比现在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韩寒,观察其中的滑稽与失衡。

十年前,我觉得这个节目很不光彩,满口的仁义道德,字里行间都是吃人。
十年后,我怀疑这是央视当时有意为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衬托韩寒是一个难得的合格人类。
十年前的社科院博导陈晓明,认为韩寒的影响只是昙花一现。
十年后,在陈晓明不遗余力地歌颂祖国时,韩寒却成长为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十年前的华东师大教授陈永明,认为社会应该把握韩寒、拯救韩寒。
十年后,社会已把无数学生把握成了房奴,而韩寒却在拯救社会。
十年前用来歌颂中国教育制度的黄思路,被主持人得意洋洋地请来反衬韩寒。
十年后,黄思路跑路去了美国,为白人相夫教子,而韩寒却在用文章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
十年前那个会用ICQ以及OICQ的麻花辫妈妈,认为韩寒是只幼稚的土鸡。
十年后,她随着ICQ和OICQ一起消失在人海,而不用聊天工具的韩寒却话语传遍中国。
十年前那个司法学校的学生,认为韩寒的自由是太过分了。
十年后,他这批学生大概走上了工作岗位,结果司法没有自由。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许叫贾连春。
十年前那个孩子喜欢昆虫的父亲,庆幸自己坚决不让孩子研究昆虫。
十年后,一代孩子的儿时梦想毁灭了,他们开始在泪水中嫉妒韩寒,愤恨命运不公。
十年前那个说韩寒记仇的人,认为韩寒的讽刺是一种报复。
十年后,韩寒用他的成长,让上面的每一个人贻笑大方,不妨说他确实记仇吧,他分分秒秒都在报复。
> > > > > > > > > > > > > > > >

  要我说,社会宽容度如此之低,就说明这社会欠折腾,每有韩寒这样的人出来赏它一耳光,它就能长进一点。中国特色主流文化,无非就是对货物模式的追求,对个体权利的忽视,以及对不同声音的镇压。韩寒没有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这个狠人,用他的行动生生把这荒唐制度撕开一条口子,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类的尊严。我没有资格评论任何人,只有时间才有资格,这期节目跨越十年所展示的诸多丑态,正是时间对韩寒的最生动评价。

来自: wo麦吧!womai8.com - FeedzShare

《LOST》是一部开播了6年的美剧(又称《迷失》),我是从2008年开始看这部电视剧,到现在已经追了3年,整个电视剧扑朔迷离,在带我惊的同时,也给了我许多感悟,而今天,终于观看了这部追了3年的电视剧的大结局。

观看
剧情简介:
《LOST》is talk about something happen on the island,and this island is very special.by an accident,the people Jack,Kate,Hugo,Lock,and Sawyer get to it,those people lost themselves on real life,but on this island ,they find what they need,some think to this island is they destiny,and someone want to leave,to break away the daemon . The island is like the life which we lived,someone think that’s destiny,and someone want change .however,that’s not the point on our life ,the families,loves and friends is improtant than anything,and this time ,this moment is the best value .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与思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学习后通过独立思考来达到对知识的彻底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要不你就只能是一书呆子。我认为,独立思考更多的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做的不是要去掌握这样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是我们作为一种高智商生物所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去慢慢使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成为我们的习惯。

我是一个性格假内向的人,也就是和熟人能够滔滔不绝,但是到特定场合就憋不出话的那种人,区别与外向性格的人,他们是通过与别人沟通来获得能量提升自己,而我主要是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得能量以提高自己,这让我想起我读书的时候,我是一个不喜欢问老师问题的学生,老师还因为这个问题和我的家长沟通过,我记得只要是自习课,老师总是忙不过来,学生们会准备很多问题去问老师,但是我,却总是找不到什么问题要问老师,不是我吹嘘自己学习好,而是大多时候,我都会通过自己的摸索将问题解决,当然我也问过老师问题,得到的回答总是让我似懂非懂,因此后来我就不问,要么自己思考,要么拿出来和大家讨论。
学习离不开思考,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思考—总结”的过程,在学习中思考,我们才能更进一步,下面,我就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可能去记住每一个知识点,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记住很多知识的人,而是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且用其独立思考的人。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过去可能需要翻遍图书馆,但是现在的网络时代,可以通过Googlewiki以及各种工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Google可以让我迅速找到需要的信息,而wiki则相当于一本大百科全书,人类社会的各种知识都可以在上面找到详细解答,而这一切,仅仅就是需要有一台联接互联网的电脑。

当然,仅仅通过这种寻找知识的方法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借鉴别人的思想,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别人提出一个观点,发表一个论调,我们就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别人的观点,而不是盲目地去跟风。特别是现在网络信息混杂,你如果不去独立思考,那你的观点就永远是被中宣部控制的,他说地震有利于社会进步,你就认为是有利于社会进步;他说杀害幼儿的凶手有心理问题,你就认为有。在中国这种媒体“非自由”的环境中,媒体的观点具有宣明的立场性,而很难具有客观性,因此我们要独立思考,才会有分辨善恶的能力,才会在思考中学得更多的东西。

二、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个人知识管理(又称PKM),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就是我我们通对所收集的知识进行组织分析,然后实践,再提出论点讨论的过程 ;是一个将被动的“海绵式学习”(单纯吸收)转变为主动的“淘金式学习”(注重批判及与知识的互动)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就能将别人的知识固化到自己的头脑中,虽然网络能让我们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但我通过收集和组织就能打造属于我自己的知识库,属于我自己的图书馆,我能更快找我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和总结,能够提出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我推荐PKM: **Google Reader **

三、进行跨学科学习

我所说的跨学科学习不是让你去修个双学位或者是让你去做个跨行业的专家,而是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共性,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将之运用于自己的主业中去。当我们更广泛地知道各种事物的本质,就会通过他们的本质找到他们之间存在的各种共性和联系,从而将各种知识融汇贯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

落马贪官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某在给儿子的信中说:独立思考是从政的大忌
我想我已经犯了这条大忌,无论如何,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在努力保持我自己的个性,努力不被这个社会所同化,并用我的活力和青春感染身边的人。

朋友笑侃我五一没有具体安排,我说没有安排才是最好的安排,本来打算是五一去凤凰玩几天的,但是大多前面没有安排的人临时变卦,我也只能放弃我自己的计划了,没有安排才是最简单是生活方式。 一直以来我都是追求简单的生活,我的理想中的简单生活是这样的,工作不是很繁忙,生活不是很无聊,不一定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但是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 五一三天假,我没有在各个旅游景点忙碌奔波,也不是在家里深宅不出,前两天去了祁东,主题就是吃和玩,觉得祁东的小吃还是挺有特色的,比如螃蟹,傍晚的时候去红旗水库玩了一趟,回来的时候竟然发现路边有萤火虫,我们一群童心未泯的孩子立马抓了几只回去准备挑灯夜读,哈哈。

晚上在诗原同学家一群人玩杀人游戏“天黑请闭眼”,玩到了12点,第二天在祁东的街上溜达了一圈,中午他们买菜,我一个人张罗了一桌饭菜,饭后诗原同学要和我认祖归宗,翻出了她家的族谱,结果一对照,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爸爸那个辈分,不知道高了多少辈份了。祁东这两天,玩得很轻松,不需要有太多的活动,就是简单的一群朋友,在一起吃,在一起玩。2号下午我返回衡阳,因为3号要参加一个徒步活动(

3号早上5点半我就醒来了,被尿憋醒的,因为前天晚上喝了太多啤酒,话说尿喝多了,啤酒就多,6点去吃了一大堆早餐,一碗粉,两个面包,还有牛奶,为了一天的徒步打好底,9点我们坐车到达衡东大浦乡的渡口,这里的江面很宽阔,这次活动是为了15号去参加郴州的徒步50公里活动准备的预演,这个是我的小组,因为参赛规定是4人一组(必须包含一女性),度过河后我们沿着河堤行走,我前面光顾着拍照,被前面的队伍丢下了很多,我是小跑了20分钟才追上前面的队伍的,9点40的时候停下来休息了一下,为了照顾后面的女队员,我没有跟前面的队伍,而是和后面的队友一起慢慢走,终于在下午2点到达樟木,然后坐车返回衡阳。

我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网络组织的户外活动,最初的时候,是这个户外冲锋队的创始人冲锋队长找我去爬岣嵝峰,那时候就一个QQ群,人数还不到200,到现在这个组织逐渐壮大,已经有12个群,每个群200人,乡下人看我们几乎和看怪物一样,他们无法理解我们的行为,衡阳话说就是:恰哒不得消!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很多人不理解的行为,却受到越来越人的追捧,来参加这样活动的有市委领导,也有平民百姓;有花甲老人,也有毛头小子。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不论职位的高低,都要尽一个队员的责任和义务;不论年龄多大,但都有一颗年轻的心。

就这样的一种活动,大家一起约个周末,摆脱牌桌,离开电脑,走出家门,爬爬山,走走路,累并且快乐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作为一个团队,不问姓名,不问年龄,不问职业,人人都是平等的,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去努力,那种快乐比牌桌上赢钱舒坦,比沉迷网游、电影自然。 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快乐,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不需要生活过得多么的有实际意义,重要的是自我对生活的满足,别人也许无法理解,因为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不会飞,那就做不了超人,即使你装得再像,你也会有一个人在某个角落独自惆怅的时候,所以,做不了超人,就做一个平民吧!没有必要逼自己硬把内裤穿在外面。

出差归来,满身疲惫,但并不盼望着回去,很明白所谓的住处只是一个安身之处,能缓解身体的疲惫,却不能消除内心的倦怠,冷冰冰的少了一颗期望我回家的心,在那颗心里,我应该是很重要,没有我地球照样转,但有了我,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对于我来说,出不出差不重要,出差多久也不重要,重要的能否有成长,再苦再累也值得。 有时出差会想到,如果,在天的那一边,有那么一个人期盼着我,期盼着我能早点回去,能一起数星,或听深夜雨打芭蕉。她喜欢我的习惯,熟悉我的气味,在我出差一身疲惫出现在家门口时,给一个深情的拥抱,再累都不会累。

在车上听到《今天》的MTV,忍不住一起哼起来,“我不断失望不断希望/苦自己尝笑与你分享/如今站在台上也难免心慌/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工作岗位调整,全新的挑战,又得从一个菜鸟做起,人有的时候很难放弃自己所有拥的,害怕去清零,我也很害怕再从头做起,但,现在还能折腾又干嘛不去折腾呢,不想失去以后选择的机会,不想放弃过另外一种生活的尝试,大不了从一无所有再到一无所有,得到的只是教训,我想我能接受最坏的结果,因此我敢于去挑战。

有目标的人生是幸福的,有希望的人生是快乐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努力,去奋斗,为家人脸上的笑容,为朋友的一句与你同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把自己当回事,谦卑、努力、踏实的去学习,积蓄着自己的能量,有一天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什么叫命运?命运就是选择,渴望自由,就是渴望自由的选择方式)。一直认为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肯定没有收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只要努力,认真的做一件事,人为因素不再是那么重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晚上和同事聊天,居然从十一点聊到了两点,直到太累,睡觉了,聊的是一些关于人生事业选择,自我定位,选择以及读书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高度(角度),看到不同的事物,能一起平等淡定的去交流,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有个时候想,如果不读书,我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在生产线上那个忙碌堪比机器有点苍老的工人?还是一手抱一个流着鼻涕的孩子,另一只手还得忙工作挣点奶粉钱脸上有皱纹的青年?那个我会比现在过得开心吗?

书读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对这个世界看的越清楚,尤其是对自己的状况看的很明白,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中间连接着是我乱七八糟的想法,和一些对世上不平事的无奈。如果不读书,虽然身体上累一些,但我想思想上应该简单一些,没有这么多烦恼,烦恼和快乐就会此消彼长。快乐是没有大小之分,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快乐都应该是等同的。一个朋友曾对我说后悔上大学,当时笑而不语,觉得他看的不够远,如果他现在对我说后悔读书,我仍然会笑而不语,不同的是,笑自己看不透。之于我,这原本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罢了。 喜欢这个城市,喜欢这个城市的人群,富有朝气,喜欢这个城市的环境,干净,绿色,喜欢这个城市的气质,拼博,创新,喜欢这个城市的梦想,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总是会为这个城市的夜景所陶醉,从灰机上看,到处都是灯火绚烂,深南大道、北环大道、滨海大道……,就像一条条金黄色的巨龙,横卧着东西,守护着每个人的梦想,一下灰机,浓浓海风混杂着这个城市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就像家一样,让我深深依恋着。 (@via Outman) 朋友写的生活感悟,我拟的题,之所以拟题叫做“不会飞的奥特曼”,是因为我们面对生活都不得不像超人那样强大,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因为我们不会飞,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超人的勇气和胆识,但是不一定会有超人的能力。虽然我和朋友的生活工作环境都不一样,但是感悟是一样的。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80年实施至今,已有30个年头。这30年来,国家在实施这项政策上花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30年过去了,我们这通过计划生育生出来的一代也都实行了计划生育,1980年9月的《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早已明确强调:“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现在30年的大期已到,人口增长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和,但国家计生委却没有明确表态要缓解计划生育政策。对当前乡镇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来说,虽然没有过去的那样难度大,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难处、痛处,同时,由于地区特色,实施也存在一些误处。

一、政策被扭曲

当前乡镇实施计划生育,主要任务就是在保持人口出生率的情况下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同时还对超生的对象征收社会抚养费,之所以存在难处,一是因为当前的外出务工人员多,人口流动大,对服务对象的跟踪存在难度;二是上级按照指标分派的任务大,乡镇干部难以完成任务。乡镇为了在每年的春冬季集中服务活动中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不得不给干部施压,于是造成了干部的不满,同时,为了达到上级部门所要求的各项刚性指标,不得不对数据造假(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样在乡镇实施的计生政策,就完全成了一场在迎接检查的“防御战”,只要通过了上级的检查,你的工作就是做好了。

对于社会抚养费,其性质属于社会补偿性的行政收费而非行政罚款,其目的在于运用经济制约手段规范生育行为。虽然《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社会抚养费及滞纳金应当全部上缴国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贪污、私分。”但是在乡镇,这一收入的分派是有蹊跷的,虽然要上缴一大部分,但是在乡镇有小部分的支配权,而且,这个也上级也是有分派任务的,只要完成了任务,那么多余的部分就可以自由分配。

这样的制度,一是造成了乡镇干部对社会抚养征收制度的误解,认为那就是收钱,收了自己也能有份,何乐而不为呢;二是造成了老百姓对政策的误解,认为只要交了钱,想怎么生就怎么生。缴纳社会抚养费是一种行政罚款,但是却被歪曲成一种生育权买卖。

二、实施成本高

计生队伍庞大,供养开销大。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各省、市、县政府都设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局),据统计,全国有近4万个乡(镇、街道)设有人口计生办,其中3/4以上是单独设置,其余为综合设置,有3万多个服务站和5000多个站办合一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截至2005年底,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共有工作人员5087万。其中,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公务员有1048万人。就我所在乡的计生人员也是占很大比例的,今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人专门从事计划生育工作,而且大多不是行政编制,也就是说这一部分人是要乡镇负担的,而当前乡镇的财政状况并不理想,这无疑是加重了乡镇的财政负担。

实施过程中财政资源浪费较为严重。避孕器械费用本应由个人支付,由政府无偿提供也占用了相当费用;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宣传费用,以提高人们对政策的认同度等。庞大的执行体系使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成为财政投入最多的部门之一。“十五”期间,人均耗费的计划生育经费为10元。西南部地区一个人口约100万的贫穷县,每年有1000万元用于结扎手术、调研、印刷宣传资料等。同时,计生办通常是会议最多的部门之一。山西省晋中一位主管计划生育的副乡长表示,他每年要开的有关计划生育的重要会议接近20场,而他的7个下属要参加的会更多,有半年时间要开大大小小的会议。

三、一票否决,人心惶惶

从省到村,都是实行计划生育考核的“一票否决”,这无疑是给了各级领导人的官位埋了一颗定时炸弹,稍有不慎,就可能触雷,前面所做的各项努力、各项政绩都都被这一票否决制给扼杀了,所以,从县到乡,再到村,各级干部不得不对计划生育高度重视,因为如果没做好,那可是丢帽子的事情,越重视,压力也就越大,上级的压力到可以转化再施加给下一级,而对于乡镇这最下级来说,面对如此压力,就只能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实在还不能完成,那就只能造假来应对了。

事实上,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于30年前,在这30年里,中国生育率早于1990年代初就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至2005年已有1.4亿独生子女家庭。十几年来持续的低生育水平,以及一系列日趋尖锐的人口新问题,已对计划生育政策构成叩问与挑战。比如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每年新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同样呈递减趋势,我还看到很多中小学校都开始有空教室了,遗憾的是,目前仍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来只是一种手段,却由于未必全蕴含真理的长期强化宣传,从手段变成目的,甚至成为不许质疑的标准。“三十年”大限已到,中国的生育率和人口结构也已天翻地覆,计划生育政策理当从头反思,重新制定。这不但事关每个家庭,也涉及社会结构与转型。

我是一个正在老去的80后。

80后这一群体,是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天),所以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从小受到父母宠爱,没吃过多少苦的一代,我们渴望独立,追求个性,我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因为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安排,自己不用为自己改怎么走操心,父母会把你的人生道路铺好,然后让你去走,因此我们80后里面有个特殊的群体叫“啃老族”,他们在成年后依然吃着父母的“奶水”度日。

在如今90后纷纷开始在各大媒体上登台亮相,我们逐渐老去的80后改如何面对来自90后小辈的鄙视和来自70后、60后长辈藐视。80后,最大的快30 了,最小的快20了,在这一年龄层,我们经历了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的阶段,相对于70后,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我们迎来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们都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并不一定是良好的教育,我只能说学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给了我一个可以装饰脸面的文凭。直到我走上社会,我才发现我在学校课堂上学的根本派不上用场,因此我努力在这社会上学,跟长辈们学做人、做事,逐渐,我们继承了60、70后的做人、做事方法,虽然这些做人做事方法曾经是我们所鄙视的,但是为了“进步”,我们去学了,为的是去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90后开始笑我们了,“你们这些老男人”是啊,我们是老了,不只是年龄老了,我们的做人做事都很老套,因为是学老一辈的。

这时候我在反思,我们曾经追求个性的个性哪里去了,是因为年龄的增大丧失了,还是被社会淹没了,也许这就是个成长的过程,一个走向成熟过程,在社会这个染缸里,我们学会了做一只变色龙,努力适应着这个社会,为了生存。80后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如果你是80后,那只能说你生不逢时,就像网上流传的《80后的无奈》那样: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当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
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媳妇;
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媳妇;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只能洗厕所的;
当我们没生娃的时候,别人是可以生一串的;
当我们要生娃的时候,谁都不许生多个的。_

造成我们80后的这些无奈,都是因为我们这个群体实在太大了,竞争太激烈,所以一份好的工作,一个漂亮老婆就成了我们的奋斗目标,没办法,是被逼的,被社会逼的,当然你也可以去追求“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田园生活,但是那样会被某些人说:“你看这人多没志气,如果每个人都像他那样,这社会还要进步吗!”是啊,社会是要进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学习老一辈的方法以便持续推动这个社会进步,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生存,等我们到了30多岁,我们就可以把方法教给我们的下一代接班人—-90后,以便他们能够很好地生存。一个社会的生存法则是不会变的,无论你什么行业,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你就得学会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一切为了生存。

我85年出生,属于80后的中层阶级,参加工作一年,对这个社会有了这个初步的认识,也许很肤浅,相信以后会理解更深、更透彻,可以说是感慨,也可以说是牢骚,因为我不太喜欢这种生存方式,我希望广大80后同胞在努力求生存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哪怕是穿了一件变色龙的外衣。